4月6日,上海市科技成果评价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科评院”)组织专家对翼捷股份研发完成的“基于NBP窄带滤光片的智能红外传感器及探测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开展了科技成果的“五元价值”(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评价会议。本次会议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等文件要求,按照国家标准《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GB/T22900-2022)、上海市地方标准《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和价值潜力评价规范》(DB31/T 1385-2022)及相关团体标准的定义、方法和程序,开展了标准化成果评价。
本次会议由上海科评院总工程师张春国主持,评价专家组、项目单位代表、上海科评院评估部相关人员参加。
本次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等5位来自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域的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基于NBP窄带滤光片的智能红外传感器及探测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创新性显著:红外气体传感器将透镜设计光学软件Zemax引入传感器光学腔体设计中,采用了仿真优化技术,使得红外传感器核心性能指标得到全面提升。相比于世界先进水平例如英国Dynament±3%LEL(当浓度≤50%LEL);±5% LEL(当浓度>50%LEL),检测精度提升到±1.2%LEL(当浓度≤20%LEL)或者读数的±6% (当浓度>20%LEL);分辨率提高到0.2%LEL,响应时间<10s,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火焰探测器采用自制的NBP窄带红外滤光片,提高了火焰探测距离,响应时间(比如D171-AM)≤4ms、视角范围达到12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气体探测器采用抗水抗干扰的三通道红外甲烷探测器,探测准确度小于±1.2%LEL(≤20%LEL)或者读数的±6% (>20%LEL)(比如G4Plus),同时提升了分辨率和响应时间(比如T90)<10s,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该项成果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近3年(2020-2022)实现产值4.45亿元。
经审阅评价报告、听取项目单位成果汇报、专家质询,并经专家组合议,该项目开发的红外气体传感器、火焰探测器及气体探测器产品已实现产业化,“红外传感器”已打破国外厂商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进口依赖,并应用于火焰探测器、气体探测器,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重点行业领域替代进口,该技术在安全监测产业链智能仪器仪表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产品部分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同意该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